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时间:2013/3/11

    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马卫锋总是施以援手,不求回报,被大家亲切地唤作“马雷锋”——

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历史回眸】

    2001年的一天,马卫锋前往常熟出差,在常熟市区看到了一辆流动献血车。马卫锋至今还清晰记得车身上的两条标语:“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就是这两句话,一下子激发了马卫锋的爱心善举,他毫不犹豫地走上献血车,撸起袖子,捐献了400毫升的鲜血。这次献血过后,马卫锋开始关注有关献血的新闻报道,认定了献血是一件他力所能及的大好事,也坚定了他坚持无偿献血惠及他人的想法。“血能再生,生命却不可能再来一次。如果我的血能有幸救回一条生命,那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从此,马卫锋每年至少去献血车“报到”两次,至今已经累计献血7000毫升。

    ——摘自2012年3月20日《今日启东》第3版《10年多,他献了2个成年人血液量

    2004年赤手空拳协助公安抓获抢劫犯,2011年寒冬腊月下河救人…… 在这些“可遇不可求”的事件面前,马卫锋选择了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而在平常的日子里,为村民服务、义务献血、扶贫帮困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王鲍镇九令村,村民都唤他“马雷锋”。

    做的好事数不过来

    3月2日,王鲍镇九令村的林某与张某为了责任田地界的事找到村治保主任马卫锋评理。马卫锋翻出村里的土地账目,对尺寸、量面积、重新划好界线,三下五除二解决了矛盾。“马卫锋虽然年纪轻,但是热衷于为村民服务,而且做事在理,在村里威望很高。”村民如是说。

    今年是马卫锋做村干部的第八个年头。2006年,市委组织部选派“双强”型村干部时,既有经商才能又有正义感的马卫锋加入王鲍镇九令村村委会班子,先后担任民兵营长、治保主任、副社长等职。8年来,马卫锋热心为村民服务。作为“双强”型村干部,马卫锋也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拥有3台挖泥机的他,总是在村里建设需要的时候,主动提供机器。在他眼里,做生意与处理村里事务并不冲突,反而更有利于造福百姓。

    村里百姓有了困难,马卫锋总是尽力相帮。17岁的小黄是个苦命孩子。母亲在他6岁时离家出走,父亲一直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父子俩靠低保生活。去年,小黄初中毕业,决定去海安双楼职中上学,但上学期间的费用让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犯了难。

    马卫锋获知情况后立刻承诺,生活费由他支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马卫锋已经陆续资助小黄6000多元。“希望你能好好念书,将来找份工作,照顾好你爸爸。”每次小黄说要报答他的时候,马卫锋总是恳切地说。  

    村里建设农路捐款2000元,关工委看望村里老人捐款300元……“类似的好事还有许多,我都数不过来了。”关工委主任袁嘉岳一直关注着马卫锋所做的热心事,“‘马雷锋’的称号当之无愧。”

    13年献血8000毫升

    早在2001年,马卫锋在常熟出差时,在一辆流动献血车上献出了第一份爱心血。马卫锋至今还清晰记得车身上激发自己爱心善举的两条标语:“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

    献血的成就感让马卫锋上了“瘾”,献血逐渐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多忙,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就会一次又一次走上献血车。去年夏日的一天,电闪雷鸣,正在村里值班的马卫锋接到了市中心血站的一条短信,告知A型血紧缺。马卫锋想自己是万能的O型血,180天的献血间隔期限也到了,于是他顾不得倾盆大雨,开着车赶到了市中心血站。看到前来献血的马卫锋,熟识他的医护人员都感动于他的“疯狂举动”。

    13年来,马卫锋坚持每年献血两次,每次400毫升。截至今年1月16日,马卫锋累计献血8000毫升,已经超过了2个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是我市捐献纯血总量最多的人。同时,马卫锋还鼓励身边亲戚朋友献血,在他的感召下,妻子已经献血1200毫升,小舅子献血3000毫升。

    “只要身体许可,就会将献血进行到底。”马卫锋说,为了能够保证身体健康,确保自己献出健康的血液,他从来不喝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每周坚持健身三次。    陈丽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