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道德讲堂热点新闻

“道德讲堂” 润物细无声

时间:2012/9/14

       “道德讲堂”的出现并非偶然,是历史文化沉淀延续的“井喷效应”,是群众主动参与、主动创新的“群体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登上“道德讲堂”的宣讲者,很多都是身份很平凡的人。“道德讲堂”给他们提供了舞台,他们以一个个正面的典型,引领居民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提高,相当于是在群众面前竖起一面面道德的镜子,让他们从中看到真善美,区别假丑恶,从而将“道德讲堂”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道德讲堂讲什么?

身边人身边事最亲和

        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城区街道办幸福二村社区,利用自身优势,注入更富有启东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内容,致力打造有特色的“道德讲堂”。社区干部们收集了不少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的材料,“在哪儿讲”、“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成为能否在群众中站稳脚、走下去的关键所在。

        陈莲英是幸福二村社区的一名居民,同时她还是“江苏省劳动模范”,她关爱弱势群体奉献涓涓爱心,长期资助贫困儿童。她尊老助老爱心永恒,“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平日里,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上门陪伴鳏寡孤独老人,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老侄女”。

       当陈莲英讲述自己回报社会的心得感受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没做过什么伟大的事情,我只是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罢了。”

        听过陈莲英讲过课的居民季萍说:“是讲堂让我们亲身感知到一滴水珠是怎样折射太阳光辉的,一个凡人是怎样闪烁伟人情操的。”

道德讲堂谁来讲?

身边“明星”都是老师

        近日,和平新村社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身边发生的不道德的事”的道德讲座,参与讲座的居民都积极发言,反映了养老、社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讨论寻找对策。

        “一代做给一代看,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孝顺。”居民陈秀芳表示,“讲堂”让她的一双儿女受到了触动。“那天的课堂,连门外都坐得满满的,看来孝顺是老百姓们关心的话题。”

        在实践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群众信得过的宣讲者,能让“讲堂”事半功倍。因此,他们常常优化宣讲者的队伍配置,但是不管属于哪一层面的宣讲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来自群众、源于生活,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群众能接受的,什么的模式是群众欢迎的。

道德讲堂在哪讲?

小区、企业、学校……

        “我们学校在6月举办了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在讲堂中,我以诗朗诵、小品、微电影等形式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实验小学老师顾丰英如是说,据了解,这场“道德讲堂”在实验小学师生内部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启东市优秀班主任”的顾丰英还被邀请去新安小学和香格小学讲课。

        顾丰英告诉记者,在场的学生和家长都深受感动,有的甚至热烈盈眶,学生马骁艺在听完“道德讲堂”后曾经对她说:“老师,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孝敬父母,好好读书,不惹他们生气。”据了解,实验小学已经开办了两次“道德讲堂”,有时候也会把“道德讲堂”搬到其他学校或者社区去,“我们把已有的市民学校、小巷论坛、职工学堂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参与度的阵地利用起来,就扩大了“道德讲堂”的覆盖面。”

        “‘道德讲堂’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学生家长朱春花表示,讲堂无需领票,随到随听,讲堂的内容都是时下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并且对孩子教育意义比较大的。“学校应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朱春花说。

道德讲堂有何效果?

沟通深了、矛盾少了、好人多了……

        “道德讲堂”,是我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全新尝试。“道德讲堂”开设的两个多月,群众认可和接受的速度可谓神速,其实际成效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显现。

        “普通市民走上讲台,讲身边的事,谈内心的感想,聊喜欢的话题,内容更加实在,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更易引起身边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市民张洁是位公务员,她在听了社区的“道德讲堂”后很受触动。“‘道德讲堂’深入人心,好人有好报渐成共识,崇文尚德蔚然成风。”张洁表示,‘道德讲堂’开设以后,居民之间的沟通深了,关系亲了;心气顺了,矛盾少了;好人多了,风气转了;素质高了,形象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