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友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历史档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8月,启东县根据上级指示,开展和平签名活动。至10月25日,全县共有33.97万人在和平书上签名,占全县总人口的54.7%。12月,县委召开抗美援朝各界代表会和县委扩大会,发动各界人民订立“爱国公约”。自此,,启东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展了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运动。
1951年1月8日,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委员会启东支会”。5月1日,发动10万人举行反美游行示威,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军。9月,启东县举办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至1952年4月前后共捐款540.13亿元(旧币,可买战斗机3.6架)和大批物资。1953年7月27日,朝鲜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生效,抗美援朝结束。
【记者追踪】
4月19日,记者来到汇龙镇育德村3组,见到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汤友昌。老人虽已86岁,但身体硬朗,头脑清醒,说话声音洪亮。一提到抗美援朝打仗的事,老人立刻精神焕发,仿佛又回到了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的战场。
1949年,汤友昌应征入伍。1951年10月,我市抗美援朝征兵报名活动展开,19岁的汤友昌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到67军201师603团。“幸亏以前当兵的时候有过训练,让我变得更加强壮,所以去前线打仗我一点都不怕。”汤友昌告诉记者。
经过长途跋涉,汤友昌与战友们来到了鸭绿江边,又经过数天的急行军,赶到了前线。“在前线,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时部队的后勤给养保障跟不上,每顿只能分到一小碗稀饭。饿得不行的时候,偶尔会和其他战友去挖野菜。但是,那里的土地被美军的炸弹炸了个底朝天,连野菜的影子都找不到,官兵们的生活给养成了大问题。”汤友昌回忆道。
面对敌军无数次飞机大炮的轰炸,汤友昌一直抱定这样一个信念:充孬不能当军人。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毫不畏惧,勇敢作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他与50多名战友在建防空洞时,被敌人发现。敌人的炮弹像雨点般落在他们身边,把山坡都掀翻了。“当时我趴在射击阵地正准备开枪,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我身边,我人被炸飞了。等我睁开眼睛一看,手里的步枪已被炸断,周边躺着很多受伤的战友,自己的臀部上也全是血……”说到当时的战斗经历,汤友昌不时感慨自己命大。也不知过了多久,等到了赶来支援的志愿军战士,汤友昌才撤到安全的阵地。在那次战斗中,汤友昌受了重伤,被送到了黑龙江医院,在那里休养了一年。
“抗美援朝这段经历成了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每当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我就拿它跟那段峥嵘岁月比,两相对比,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转眼间,60多年过去了,如今,汤友昌生活在儿子家尽享天伦之乐。“我很幸运在战争中活了下来,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对我十分关心,日子过得很好!”汤友昌由衷地说道。
【相关链接】
启东儿女先后有3批5654人入伍,数千人赴朝作战,近200人牺牲在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