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学校少年宫

乡村学校少年宫“五化”标准

时间:2012/9/13
     一是设施配套化。按照国家、省、市要求,配齐、配足、配好满足课堂教学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科技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活动项目所需的田径场、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和劳动实践、手工制作、德育活动等场所及配套器材,设施齐全,布局合理。
    二是队伍专业化。在校内,结合师德建设活动和“教师培训工程”,打造一支满足活动开展所需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原则上不少于5人);在校外,积极吸纳文艺、体育、科技、法律工作者和家长义工、“五老”人员、当地民间艺人、大学生村官等,组成志愿者队伍义务为未成年人服务(一般不少于20人)。
    三是管理规范化。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不良倾向,有统一标识,统一制作悬挂“启东市@@镇乡村学校少年宫”标牌;有组织架构,含领导机构、管理人员、辅导员队伍、服务范围、功能延伸等信息;有专人管理,明确专人管理;有相应制度,包括各场地及功能室开放时间安排、使用规定等;有活动记录,包括活动项目(内容)、活动时间、辅导教师、活动人数、活动效果、安全情况等。
    四是活动经常化。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和周边社会教育资源,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各种节日、纪念日活动的基础上,制订全年活动计划,采取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思想道德、纪律法制、环境保护、安全自救、健康卫生、社会责任等符合未成年人特点、情趣和心理特征的主题教育活动,原则上每周活动不少于4小时。活动计划详细、记录完备、效果良好。
    五是环境优美化。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环境管护的长效管理机制,责任明确,管理有序。公共场所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物品(牌匾)摆放有序、规范整齐;教室、活动室、走廊墙壁和校园内等有经典诗文、励志格言、温馨提示语等版面(标牌),文化氛围浓厚,每一个空间都有品位,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