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给儿子扣上"没有阳刚之气"的帽子
【专家答】这位母亲,从您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对孩子的问题十分着急,事实上问题并没有您想象的那么严重。其实,您所描述的情况是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国父亲一般都很少跟孩子沟通。“忙”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更多时候它只是一个借口。
真正的缘由主要还是在于这两个方面:首先,传统思想和既往行为模式使得中国的父亲很少有直接表达情感,但是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却往往是高质量沟通的基础。就像咨询师在面对新个案时,只有在来访者第一次对咨询师痛哭流涕,释放真实情感和自我的时候,咨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达到了新的高度,此时,信任建立,高效的交流也才开始。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是如此,家长们总是不放心孩子,认为他们这不好那不好,所以常常对孩子各种嘱托和唠叨,这是一种理性层面上的单向信息传递,孩子们总是觉得十分厌烦,而当父亲或母亲偶然向孩子吐露心声,甚至只是进行无声地交流(身体语言、眼神)时,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情感表达的神奇力量,家长用某种方式触动了孩子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交流特别有效,甚至平时我们讲的“大道理”也变得更容易听得进去了。对于中国的父亲们,如果你们觉得很多话难以说出口,那么多摸摸孩子的头,对男孩子的话偶尔来个“哥们儿”式的击掌,或分享一个只有你们俩才明白的手势或眼神,都是很好的情感表达方式。除此之外,中国父亲“不擅长”沟通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父亲们总是以严厉和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不愿意也不敢接近父亲,您也提到父亲总是充当“红脸”的角色。在这一点上,让孩子感到“平等”是关键的解决之道: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鼓励甚至参与他所喜爱的活动,交流相似经历,谈谈一些“男人之间的话题”……总之,以“朋友的姿态”和孩子“分享”,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
而至于您说的“阳刚气”的问题,如果增加了父子间的交流,同时鼓励并暗中帮助孩子结交朋友,让男孩在社会学习中获得男性的行为模式和交往模式,也就自然能增加其男性气质。但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有的内敛安静,有的外向好动,气质人格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能改变的,甚至很大程度上跟个体的基因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的个性只能假以时日慢慢培养,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家长反其道而行之可能原本良好的愿望也会适得其反。更不要过早地给孩子扣上“没有阳刚气”的大帽子,也不要跟孩子强调这个问题,因为这样会让他变得没有自信,甚至自卑。
最后,祝你们和孩子都健康顺利,家庭幸福!(解析人:林崇德教授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团队 北师大心理咨询志愿者0701 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