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捷好人事迹

延续15年的人间真情
杨凌捷,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启东市国家税务局第五税务分局副分局长。2013年4月获评诚实守信“中国好人”;2015年获评第五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7年春节,启东国税第五税务分局的青年干部杨凌捷带着妻子孩子一起再次来到姜海华家中看望海华父母。从2003年姜海华患病起,杨凌捷就和他的7名大学同学一起默默资助、关心着姜海华的一家,为了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用爱心演绎了一段延续15年的人间真情。
2000年,杨凌捷考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班同学中姜海华家住海门,两人分在同一个宿舍。都来自农家,语言相通,性格投缘,一起学习,一起运动,时间不长,便成了好哥们。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大三时,噩梦突然降临到姜海华身上。一直感到颈部不适的他,被医院诊断为颈椎肿瘤,南京的医院没有把握动这个手术。杨凌捷通过自己的亲戚马上联系到上海长征医院的医生,一打听手术费要6万多元,看到闻讯赶来学校的姜海华父母一筹莫展的样子,杨凌捷迅速在班上发起募捐,当时就筹得1万多元;他和室友又在学校食堂门口摆起了捐款箱;学校也向南京市红十字协会寻求帮助……
在杨凌捷的陪护下,姜海华在长征医院的手术取得了成功。在家休养半年后,姜海华重新回到了学校,看到好友恢复了健康,大家十分高兴。但仅仅4个月后,姜海华病情加重,不得不重新回家休养。同窗情深,2004年毕业前夕,杨凌捷与姜海华同宿舍6名同学一起
来到姜家,晚上大家挤在姜家的一张桌上,由于病情转重,当时姜海华已瘫痪在床,但看到昔日的同学,饱受病痛折磨的姜海华十分兴奋,谈性很浓,大家几乎一夜未眠。
姜家的情况让同学们心酸。回到学校后,杨凌捷就和王凯、黄庆生、高爱娟等7名同学有了这样一个约定,“姜海华家我们要管,我们每年捐款一次,每年至少有2名同学一起去看望他。”
大学毕业后杨凌捷参加工作。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姜海华。第一个月的工资不多,拿到手只有700元,想到姜海华常年卧床,需要补充钙,杨凌捷买了牛奶和钙片,骑上摩托车兴冲冲就往姜海华家赶。姜海华住在海门市刘浩镇永康村,从杨凌捷家骑车前往需要1个半小时。好友相见,杨凌捷发现海华又瘦了,但精神很好。两个年轻人有说不完的话,看着儿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最高兴的当然是姜爸爸和姜妈妈。快乐的时光一闪而过,又到了分手的时候,姜海华红了眼,拉着杨凌捷的手不让走,姜爸爸和姜妈妈也一个劲儿地说:“孩子,以后要常来。”
从那天起,等待杨凌捷上门,便成为姜海华一家最快乐的事情。而启东通往海门刘浩的公路,也见证了杨凌捷的点点爱心:怕姜海华一个人闷,杨凌捷花400多元买了台MP4;姜海华的电脑坏了,杨凌捷找到开电脑公司的好友维修,后来干脆给买了台新的……
2006年,杨凌捷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海安县国税系统的一名公务员。尽管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动,但杨凌捷只要回启东,就一定抽时间去看望姜海华,有时候工作忙,一时回不了家,就打电话及时向老同学“请假”。当年的同学,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孬”,但当初的承诺依旧。寄钱全凭同学个人自愿,少的100、200,手头宽裕的会寄上个500、1000。十多年来,不管天寒地冻,还是刮风下雨,每年除夕,杨凌捷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姜家,给姜家拜年的同时,把同学们数千元的爱心款也一并送上。
2010年5月,姜海华病情恶化。5月19日,杨凌捷已是第3次上医院看望。由于肿瘤压迫神经,姜海华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看到杨凌捷时,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年轻人突然清醒,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他拉着杨凌捷的手,很艰难地说:“兄弟,这些年多亏你了,我走后,希望你能常来看看我父母。”2天后,姜海华离开了人世。
2011年2月,是姜海华走后的第一个春节,想到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的,杨凌捷决定把姜建新夫妇接到启东过年。他开着车,从海门接来了老两口,带他们看启东市容,和自己父母一起吃团圆饭……走的时候,杨凌捷把老两口送到了家,还塞了1000元:“海华走了,还有我呢,以后我会像以前一样经常去看你们,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讲。”杨凌捷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并不宽裕。面对有些人的不理解,杨凌捷很淡然:“我虽然手头并不宽裕,但衣食无忧,相比而言,他们老两口的确有困难,就想着尽量帮吧。我帮他们不求回报,因为我已经得到良心的安慰和满足,只要我有能力,我今后还会一直帮助他们的。”
杨凌捷连续15年时间坚持帮助姜海华及他的家人的先进事迹被人知晓后,感动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