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好人事迹 >> 敬业奉献

黄锦未——身患重病坚守岗位,践行白衣天使誓言

推荐时间:2014 年 10 月
        三年前,三十多岁的他放弃了上海三甲医院优越的待遇,带着一颗为家乡人民造福的赤诚之心来到了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成为骨伤科的技术带头人。他凭着妙手回春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的敬业精神,在无影灯下、在抢救室、在病房经过一次次与死亡赛跑的争夺赛,使多少患者重获新生,使多少人重新站了起来,使多少病人恢复了健康,重拾了生活的信心,重获了人间的幸福。他就是现任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骨伤科学科带头人黄锦未主治医师。
    正当这名胸怀大志,年轻有为的青年准备向新的目标冲刺,用更高超的医疗技术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之时, 2013年7月的一天,在手术室成功抢救一个车祸病人后,回到病房的他感到异常的疲惫,作为医生的他感到身体上的变化给他敲响了警钟:该为自己体检一下了。面对着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年青人,接待他的体检医师对于检查结果都不忍心当场告知,对于肝脏已出现严重不良病灶的他,只能惋惜的轻声问一句:你多长时间没有体检了?作为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每天面对多少生死的他,职业的敏感性使他明了:这次自己的身体真的出问题了,而且是不小的问题。虽说每天接触那么多病人,也曾真实地安慰过多少的濒临死亡线的病人,最终将他们一个个挽救了回来,给予了多少的希望,收获了多少的成功,产生了多少的信心。但从未真正想到过有一天会面对自己,而且这一天来得那么早、那么快、那么突然……他觉得世界一下子就灰暗了,所有的梦想都成了泡影。
    他沉默了,年轻的自己为何命运如此不济?曾经阳光自信的他进入了一个无底深渊:自己的明天该何去何从,纠结得使他搞不清白天黑暗……
    但是求生的本能、救死扶伤的梦想、为病人解除痛苦的信念一直支撑他,他痛定思痛,面对周围美好的一切,面对那么多不明真相的病人求助的眼神,面对自己的家人,他认定,绝不能就此沉沦:不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坚强,我要自己去驾驭生命,主宰命运,给自己一个精彩的人生。心态能决定谁是命运的这宰者。就这样,虽然他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加不幸,他凭着坚定的毅力、不屈的性格、强大的内心要站起来,他相信自己能勇敢的站起来,能再次回到无影灯下,能再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次是真真实实的为自己创造奇迹。
    诚然,对于治疗过程所经受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用言语描述,虽然他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坚持接受了一次次痛苦的治疗,服用了一包包反应强烈的药物,经受了一个个恶梦般检查,但他总是每次带着阳光般的笑容回到医院,一次次向院领导提出要求重回岗位上班,坚信自己能行。院领导被他身上所发射出的正气感染了,以绝对支持的态度接受了他的请求。就这样,一个被上海医院专家判定时间不多的他,挺过了三个月常人无法坚持的治疗,再次带着灿烂的笑容出现在病房,活跃于办公室,屹立于无影灯下,所有展现出的一切都给周围提供了一股无形的正能量,发挥着无穷的活力,使人奋进,催人向上。即使他自己在上海正在接受治疗,也未放弃过关心一下床位上的病人,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而且每次接受病人总是那么的不厌其烦,认真负责地对病人询问,为病人查体,送病人出院。即使遇到大手术、重症病人,他都二话不说,坚持坚守在第一线,一直等到病人情况基本稳定,他才会松一口气,但作为学科带头的人他,回到科室还不停息,而是认真地与科室年轻医生讨论、分析,将经验与大家分享,促使年轻人更快地成长。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比正常人更努力地工作、学习、生活,执着地坚持为病人解除一次次痛苦。
    经过一次次艰苦卓绝的生命接力,他越来越顽强,越来越珍视生活中的每一天,身残志坚的他不但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他的病症已完全地控制,面对一幅幅锦旗,一封封表扬信,他还是那样的阳光自信:只有启程,才能远航;只有拼搏,才会成功;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幸福。

我要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