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林娜——女中豪杰,科技带头人
左林娜,女,1982年2月出生,安徽人,南通东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毕业后供职于南通东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带领技术开发团队为国内外各大发电机厂研制开发各种国产化绝缘制品配件30余项。编制产品企业标准,各种新产品设计开发报告,研制工作报告、科技查新报告,独立完成新产品研制8项,其中参与研制“10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大锥环”,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证书”,“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百万千瓦级核电发电机定子端部绝缘紧固件” “百万千瓦级核电发电机组定子端部大锥环”,获得“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600MW GFK302大环”,“1000MW GFK302大环”,“1000MW核电转子槽绝缘”,“1000MW核电转子槽套”等项目,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努力学习,充实自己(2004年7月-2004年10月)2004年7月学校毕业来到了东泰公司。当时,东泰公司正处于巅峰阶段的开始,做为刚报道的毕业生,她丝毫没有放松学习的机会。她虚心巩固学校的专业知识、深入钻研业务书籍,做到了温故而知新;还熟悉参与到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检验测试中;详尽解掌握检验流程,熟悉产品工艺控制参数,为后来产品质量维护和产品开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她向一块求知的海绵,一丝不苟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因为她深深感到: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只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做前提,才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专业知识够用、操作技能较强的一线高技能技术员。
二、不畏艰苦,动手操作(2004年11月-2005年1月)试用期考核通过后,她被分配到二车间的烧树脂、上胶和压制岗位上,她虚心向有关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问题,细心琢磨、动手操作、反复演练,逐个掌握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完美结合,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二车间的环境较艰苦,树脂和玻璃纤维会对人体皮肤过敏,但丝毫没有磨灭她的工作热情,她珍视和忠实于自己的事业,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在此期间,她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学过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业务上的技术难点,而是师傅们和同事们对工作的态度,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与激励下,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个工艺环节,做好每一次巡检,填好每一张记录,算准每一个数据。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她认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敬业、就是爱岗的充分体现!为后来的独立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初单重任,工作井然(2005年2月-2007年5月)由于各阶段表现出色,2月她被正式分配到技术部从事技术员工作,主要负责车间技术维护和新产品开发,由于以前积累的经验和对这份工作的热情,2005年她们部门三人完成新产品研制8项,其中7项为国内首次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以往大型发电机公司都是进口德国Roechling的产品,每种产品价格都在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一台,主要是因为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和厂家,而她们作为发电机厂的主要供应商,也应该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排忧解难,不被国外市场牵着鼻子走。现在发电机厂却可以在这些产品的成本上降低到原来的一半。比如进口的一套1000MW锥环需要三百多万,而她们的在各项性能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价格只又一百多万。该项目也先后被国家技术部和江苏省科技厅颁发“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虽然在研发阶段大家经常连续几个日夜不能合眼,但今天她认为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乃至是她人生的一笔永不消逝的财富。2006年在她们技术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研发了新产品6项,并完成鉴定验收工作。2005年和2006年因为工作表现优秀,她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成绩面前她清醒地认识到之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段各级领导和同志的鼓励和鞭策,更离不开公司大好形势下给她这样一个好的平台。
四、脚踏实地,不负众望(2007年5月-2008年6月)2007年5月上任技术部部长,带领员工完成新项目6项,其中独立完成4项,并通过客户鉴定验收,390MW燃机锥环类似于1000MW锥环,为国内首台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正在立项。由于该年度部门工作表现出色,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所领导部门被评为“先进科室”。提升素质、武装头脑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当代工人许振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要象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岗位成材。
五、不断超越,勇攀高峰(2008年6月--至今)通过前面一段时期的努力工作,趁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公司的良好发展势头,公司决定在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决定扩大市场份额,进军国际市场,拓展产品系列。在这样的市场要求下,她不畏前面的困难有多少,勇敢的接下了重任,带领技术部的员工日以继日的研发新产品,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本着排除万难的精神,一心研制出产品的决心,在遭到失败和困难时不气不馁,继续奋勇向前;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主要研制了大约40余种新产品,大部分产品为SIEMENS、ALSTOM等跨国公司研制,均为这些公司再国内的国产化产品;并且为国内最大装机容量的核电站工程发电机组所用的1100MW发电机组定子端部大锥环,以及1100MW发电机组定子端部固定用绝缘紧固件(绝缘螺杆、绝缘螺母、蝶形垫圈),1100MW核电转子槽绝缘,1100MW核电转子槽套,这些产品均能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性能指标均能超过国际同行的标准,这些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注册了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些产品的研制成功为我们的客户以及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并且结束了我们国家大型发电机组的绝缘件受制于国外供应商的历史,为我们国家的大型发电机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