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冲——在他的心中患者都是亲人
李兴冲,男,1955年出生,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家床科主任。从事家庭病床科工作的10年间,李兴冲视患者如亲人,把工作当使命,热情周到地为老年患者们上门送医送药。10年间他几乎全年无休,每天起早摸黑,走街串巷,辛劳出诊,乐于奉献,其感人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多次获得启东市卫生局嘉奖,2011年被评为汇龙镇十佳爱岗敬业之星。
“关心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他始终坚持的服务宗旨。家床科工作非常锁碎繁重,从接待申报、建床记帐、领药送药、抽血送检、中途取单、床边心电图、输液治疗、巡诊巡视、病史病程、出院结帐到手续交达等一整套工作,他都认真仔细地做好。
在工作中,他常常碰到一些没有医保的孤寡老人,他只收药费,免收出诊费、治疗费,甚至有时还自己掏腰包为老人买药和生活用品。
家住汇龙中学学生公寓的宋保石老人,卧床多年,家庭经济十分拮据,李兴冲医师义务上门帮扶,经常主动为病人量血压、测血糖、指导用药,连续服务多年,直至老人病故。老人的女儿在感谢信中写道:“几年下来,不知有多少次,每逢父亲身体出现不适,李医生总是随叫随到,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没有半句怨言,不图回报,分文不收,把最贴心的服务给予了我们,这样的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家住长江新村的胡静秀去年6月患肺癌,手术后需连续一年每周注射两次胸腺肽针,请求李兴冲帮助。当一年的服务结束后,家属要算服务费,李兴冲见他们生活困难,服务费分文未收。患者在感谢信中写道:现在为期一年的打针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从内心出发,虽说生活拮据些,但也应该付些辛苦服务费了,可怎么说李医生也不愿收下,这叫我们一家人怎能过意得去呢?在目前的经济社会里,他默默奉献一年多,这样的热心、贴心,甚至连亲爷娘嫡姐妹也难以做到!”
家住南苑新村的周鑫老师,年仅34岁时就患有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生活不能自理,父母双亡,妻离子散。10年来,与我院家庭病床结缘后,李兴冲医生就经常主动上门巡诊看望,给予指导服药,心理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与疾病作抗衡。每当周老师的病痛发作时,李兴冲接到电话就尽快上门给予治疗,挂水时常陪护在身边。特别是患者时常发生尿潴留,而常常又是在深夜或清晨,他不知多少次地及时前去为病人导尿,解除痛苦。周老师曾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10多年来,每逢春节市委领导、总工会领导、教育局及学校领导总是上门来慰问我,在精神上慰藉我,在经济上扶持我,但能继续生存下来,离不开家庭医生悉心关爱。”
长江新村的空剿老人黄振鸣,多年来患病吊水时李兴冲总能每次连续10多天自始自终陪护好老人。当老人要给红包时,而他再三解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坚持不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后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给院方,其中写道:“我老态龙钟,涕泪常挂,他无厌恶的神态;我口碎爱啰唆,问这问那,他无厌烦的语气;我有时轻轻呻吟,他就问寒问暖,不厌其烦;我去卫生间,他挽扶着我,轻偎低傍;我跟他扯谈,他笑口常开,语柔声轻。输液时操作文雅,轻手轻脚。真是远村连深巷,送医到空巢,爱老又助老,老年都说好。”
对病人需来院部作辅检时,他经常自掏腰包打的陪同患者前来检查,开启绿色通道。去年6月份,他接待了香格花苑一位空巢老人陈国伟,老人心脏病复发,李兴冲陪同老人来院查这查那,陪上陪下,又安全地护送到家,随后开始挂水治疗,全程陪护,直到下午六点多才离开,整整花了一天时间,老人家十分感动,在感谢信中他这样说:“能有如此热情周到的好医生,是我离休三十一年来在服务方面碰到的最为感人的一件事。”
在节假日里,有人逛街访友,有人旅游散心,而家庭医生的休息却常掌握在病人手里,在十多年间的家庭病床科工作中李兴冲没有一天完整的休息。
幸福一村的刘雪章老人今年春节回老宅近海过年,谁料气管炎严重发作,子女们拨通了李医师的求救电话时,他当即答应,下午就骑着摩托车赶到近海为患者治疗,经连续9天的吊水治疗后使病情得到了缓解。老人在感谢信中写道:“在这9天中,他不畏寒冷,不辞辛劳,每天来回百里,天天陪护在我身边,总等挂水结束后才放心离开,感动了我们一家人。多年来一次次热情周到的服务,他那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工作一丝不苟,乐意奉献,热情周到地为我们老年患者解除病痛,这种爱岗敬业精神难能可贵。”
前年寒冬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气温在零下4-5度,老年公寓邹鸣九病人突然发生昏迷,接到电话,李兴冲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前往抢救,两根静脉同时并进,不停地量血压,测脉搏,经几个小时全力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终于使老人病情好转,一直守护到凌晨3点多才离开,谁料摩托车冻得无法起动,只好推车回家,但他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使老人又延长了生命。
今年7月份,他接待了一位91岁老人黄炳英,病情重危,其儿子从福建三明赶回家准备后事,后经全力救治,使之转危为安。在回福建前写了封感谢信给院方:“这次我母亲昏睡多日,米水不思,奄奄一息,我们心里也已作了最坏的打算。然经李医生与科室同志10多天的全力救治后,老母的神志渐渐清醒,胃口渐渐有了,还要思量吃点老酒,做儿女的内心是多么的高兴。我母亲在家庭病床治疗中,我亲身目睹了家庭医生的敬业精神,他们朝踏露珠夜踏霜,经常早6点就来到母亲床前,调配盐水时,消毒严格,打点滴时老人的血管细滑,插针难,他们动作轻巧,一针见血,十分钦佩,使我见到了活生生的白求恩,是真真实实的白衣天使。我在三明生活了大半辈子,在医疗方面如此热情周到、一切为患者、为病家着想,我确实没有碰到过,深深为我老家有如此的医疗、医德、医风而感到骄傲。”
诸如此类的事例举不胜举,为服务好年老体弱多病的病人,李兴冲每天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合理调配每一个服务对象的服务时间,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室人员共同努力,使家床科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在百姓中获得了较高的赞誉。李兴冲数十年如一日地诠释着“白衣天使”这样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把无私的爱默默奉献给无数需要关怀的老年患者,是个名副其实、敬业奉献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