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忠——舍身救人不留名,好事连连不作声
樊小忠,男,1954年出生,寅阳镇寅中村村民。2014年3月30日晨,樊小忠路过寅阳镇南运河边见一落水人在河里漂浮,他立即扑到河里救人,岂知河水的阻力太大,又年近花甲,体力不支,只能退到浅处脱下外衣,只穿着短裤下水将人救上岸。 后有顶着寒风,驾车载着落水者前往医院求救。几经周折,落水者才得以脱险,可樊小忠已悄然离开。平时,他经常为为邻居修电灯砌墙头修漏屋,为垂危病人急送医院,分文不收,做好事是他的生活习惯。
3月30日早晨,寅阳康复医院正南大运河边的马路上有几个妇女在晨练,发现有人掉在河里,顿时她们拼命呼救!几辆电瓶车驶过,连头也不回就走了。终于等来了一个近60岁的男子驾车路过,他没有问什么,也没有考虑什么,便脱下外面的羽绒服,急忙扑到河里。由于河面又阔又深,往前游阻力太大,于是他退到浅处,脱下外衣,掷在河边,赤膊往前游,终于将落水之人拉到河边。由于落水之人体胖,一身棉衣全部浸湿,沉甸甸的像一头老牛,好在有众人的帮助,终于将她拉到马路上。此时,她已经面色苍白,嘴唇赤黑,舌头全露在口腔外面一动不动,没有呼吸,几乎像死的一样。人们都认为生还的希望不大,但还不愿放弃。有的清除其口中、鼻中的异物;有的做人工呼吸;有的打120急救电话。
此时,那个下水救人者灵机一动,决定先寻找就近的医院急救。于是他光着脚,下身穿着一条湿短裤,上身只穿一件空头羽绒服,根本没有考虑河边的湿衣服,也没有考虑把羽绒服的拉链拉上,露着前胸,迎着西风,快速驾车赶往一公里外的康复医院求救。医院里蔡辉等人火速驾车赶往现场救护,此时那个救人者冻得浑身发抖,连说话也结结巴巴,筋疲力尽,看到医生已经开始救治,便悄悄地离开了。经多方抢救,落水的女人有微弱的呼吸,众人都送了一口气,都说如果这男子不扑下水,或者迟到了几分钟,这女人也没命活啦!最后落水女子由康复医院转到人民医院救治。
人们不知道这位下水救人者是谁,更不知道他住在哪里,经过多方面打听,才知道其岳父是沈二郎。人们千方百计找到了沈二郎,知悉救人者为樊小忠,住在和合镇三大队二十三小队。好不容易找到了樊小忠,大家问他,你为什么光着脚,湿短裤,只穿空头羽绒服,连拉链也不拉,迎风北去?他说:“还来得及拉吗?救命要紧,时间就是她的生命。”又问你不冷吗?他说:“冷,冷得要命,我冷一点死不掉,还是讲救命要紧,如果她死掉了,那她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办?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哭哭啼啼,也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受苦受罪,所以能救则不惜一切把她救活,这是我该做的。”再问人家问你叫什么,你为什么不吱声?他回答道:“做好事不留名应该的。“
熟悉他的人说,几年前他曾拾到一只钱包,内有487元钱,再没有其他证件,因此无法找到失主,他就停在马路边等待是主动来。两个小时后,才等到了失主,竟是近90岁的高冠清老人。老人连忙送给他100元,他坚决不要,快速离开。又如邻居高某在严寒的深夜服大量的安眠药寻短见,危急关头,他赶到现场,将高某从楼上背下来,来不及雇车,直接把高某背到医院的楼上,服侍到天明。邻居一孕妇深夜早产,他深夜将她抬下楼,送往医院;邻居电灯坏了、墙坏了,屋漏了,只要喊到他,他有求必应,且从不要一分钱,人们称他为义务修理工。
他常常住在寅阳镇桥头的岳父家。看到老人、妇女拉车上桥有困难,他无论多忙都会伸出援助之手,长年累月不知做了多少好事,做好事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大家问他,人家见钱眼开,你为什么不动心?他说:“人家是人家的,我是我的,老年人尤其农民,钱是命根子,丢了钱无法生活,也许寻短见,我心安吗?”又问你深夜为人背上背下为什么不要分文?他说:“没有钱不行,钱够用就好,光要钱没人情,没有和谐,没有做人的道德,为人做好事,就是这个道理。”
在他的脑海里,救人一命比什么都重要,做好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拾金不昧,为他人着想,自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