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 页 >> 好人事迹 >> 助人为乐

明珠新村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志愿队伍

推荐时间:2014 年 2 月

    一支由退休人员、下岗工人、居民骨干等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年纪最小的27岁,最大的已86岁。“常青藤”本着“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宗旨,为小区义务打扫卫生,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困难,陪独居老人聊心事……自2005年11月“常青藤”成立以来,明珠社区的居民交口称赞,队员们所做的虽然是普通小事,但却传递着温暖与感动,有事就找“常青藤”已成了居民常嘴边的一句话。

    社区孤寡老人是“常青藤”志愿服务队的重点帮扶对象。72号103室的陆成元老人瘫痪在床多年,子女常年在外,仅靠着老伴照顾起居。常年的辛劳,老伴的身体也愈发弱了。此时社区“常青藤”走进了陆成元的生活。嘘寒问暖、买米买盐,志愿者们把老人视如自己的亲人般。去年台风期间,居住在旧屋的陆成元夫妇坐在桌旁,听着呼啸的风声和门窗嘎吱嘎吱的声响不敢入睡。是“常青藤”志愿服务队的陈益生冒着狂风暴雨赶到老人家中,紧急将两位老人安排到宾馆住下。他浑身湿透,头发根根贴在面颊,却顾不得擦拭,直到守着老人睡着,他才默默离开。陈益生回到家中时,已经凌晨一点。
    提起“常青藤”, 孤寡老人吴玉英直说:“这是我俚亲人呢”。前几天,吴玉英身体不适独自去医院挂盐水。“常青藤”退休教师沈珏得知后,赶忙追到医院陪护老人。端茶、擦汗,盐水挂到一半时,细心的沈珏突然发现老人有点不对劲,嘴角抽动,不停颤抖,意识模糊,沈珏怀疑老人是产生了盐水反应,她赶忙叫来了医生,并立即拔掉了吴玉英手上的吊针。后经医生施救,吴玉英才慢慢苏醒。事后,老人回忆,多亏了沈珏的当机立断,“不然我就要去见我死去的老头子了。”
    类似的事情在明珠新村还有很多。“常青藤”志愿者陈雪兰每天清晨准时为社区27号204室的孤寡老人茅丹芳送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浆,几年如一日;66岁的滕云飞不辞辛劳坚持每月为社区几名孤寡老人代缴水电费……
关爱老人,更关心孩童。在常青藤志愿服务队,还有着一支小分队——“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每年7月,社区都会举办“七彩夏日”暑期夏令营活动,“常青藤”志愿者们分成3个小组开展特色活动和兴趣班活动,赢得了社区小朋友们的喜爱,欢声笑语不断,成为社区志愿者的一道亮丽风景。今年6月,关工委主任也是“常青藤”的骨干倪松祥不幸查出重病,急需手术。但他仍忍着病痛,在手术前一天,将“七彩夏日”系列活动全部安排妥当,活动流程、上课材料等等,他都一一交代妥帖。“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不再消极地等待生命终结,而是积极地度过有意义的晚年。”倪  松祥说,“常青藤”志愿服务队正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绝佳平台。
    和谐进社区。社区里的鸡毛蒜皮,“常青藤”志愿服务队也一把揽过。前几天,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拄着拐杖找到志愿者,反映隔壁出租房里开设棋牌室,空调机声、打牌声闹哄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请求志愿者帮忙协调。志愿者立即想法联系上了房东及房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房客答应严格遵行作息时间,尽量做到不扰民。 
    考虑到明珠社区是一个老小区,流动人员多,安全设施不齐全,除了管好社区的“闲事”外,志愿者们还当起了义务巡逻队员,他们每天派出2人在小区周围巡逻,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居委会汇报。一段时间以来,小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偷盗案件少了不少。
    创卫创模创生态,小区是创建工作的主阵地,志愿者们又自告奋勇担当起了社区创建的重任。在巡逻的同时,不少志愿者“兼职”当上了小区保洁员,哪里有卫生死角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志愿者们发现楼道内堆放杂物、楼外乱搭乱建等现象,及时监督整改,确保小区环境整洁卫生。“他们就是我们社区里的‘雷锋’啊。”居民们纷纷为拥有这支贴心的志愿者队伍而感到自豪。
    此外,“常青藤”志愿者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社区的文体活动中。沈季江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每年纳凉晚会的“总策划人”,从节目安排到现场筹备,他都忙里忙外,一手操办。今年,沈季江创作了《唱唱明珠常青藤》文艺作品,在“网格绚丽耀明珠”纳凉晚会上用戏曲的形式来歌唱,得到了不少戏迷的肯定。为丰富小区居民的“夜生活”,他还特意组织了一支一支紫丁香文体健身俱乐部。每当夜幕降临,明珠新村的小公园内总有许多人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欢快的舞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常青藤”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从不忘从理论层面提高自身的修养。8年来,每月20日,固定是常青藤志愿者学习活动日。志愿者陈益生是党课的主讲人。每月19日下午,他总会来到居委会,在会议室前的黑板上用五彩粉笔写下隔天党课的主题,并将精心整理的材料打印出来。如今,陈益生整整记下了7本厚厚的“备课笔记”。 最初前来参加社区党员学习的仅有七八人,但现在,每次学习,社区居委会小小的会议室座无虚席。“这是学习,更是交流,通过这学习日,咱提升了自己的觉悟,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的百姓。”77岁的志愿者陆殿英说。
居委会6名工作人员人人也是“常青藤”志愿者。为33号楼陆辉生重病的妻子申请民政救助,并联系结对帮扶单位送上救助物资;“一对一”帮扶345—1-201室得白血病的施卫平,为他家办理低保、申请红十字基金会救助,帮助他子女申请助学金……居委会将居民的困难事,暗自记在心中,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说不尽的“常青藤”。在明珠新村,“常青藤”无处不在,他们是普通居民,更是热心而富有爱心的志愿者。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常青藤志愿服务队”的事迹先后多次被启东电视台、南通电视台、《今日启东》、《南通日报》等媒体报道,得到各级领导、各界群众的称赞。“奉献是一种幸福,希望志愿服务能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要评议